而家庭出身好的人,哪怕自己工作不如意,也更容易在家庭的影响下向上婚配★,弥补自身职业带来的弱势 [9]。
我们统计了抖音关于“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的7836条讨论,发现有约四成的人对此表示支持或理解★。
此外★,在职业、收入上追求匹配的婚姻的比例比起十多年前有所降低,但还是都在30% 以上。
而对于农村女性而言★,能和一个家庭背景比自己好的人结婚★,则可以显著改善生活。
研究者对此的解释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活成本的增加和社会的贫富分化。在此背景下★,婚姻双方会更加看重未来配偶的社会经济地位潜力,由此教育在婚姻匹配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3]。
许多研究都显示,婚恋关系追求“门当户对”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人们总是更容易找到和自己条件相当的对象。
甚至有人更夸张地把考上研究生★、进入体制内当做光耀家族的大事★,觉得自己上岸成功,就成为了父母眼里的★“大孝子”,哪怕想继续和对象在一起,自己的家人都可能不同意★。
另外有近六成人对此嗤之以鼻,把这种行为比作是陈世美进京赶考后抛弃原配,自私又功利。更有人觉得上岸不是上天★,把学历和编制看得那么重,本身说明了一种目光狭隘★:
如此看来,尽管学历、编制不会通过婚姻传播★,但确实算得上相亲市场中的“硬通货”。
比如厦门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门当户对的婚姻可以让两个人更加满意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的经济状况,不会被收入太低的对象“拖累” ,但不会因此更满意婚姻 [7]★。
而对于被分手的人而言,“被斩★”也是一件好事,总比进入社会★、双方生活有了更多交集后,再被一脚踢开来得幸运得多。
让我们暂且将★“斩意中人”是对是错放在一边。在大家的激烈讨论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这种行为背后其实是一套公式,等式的两边是情侣双方的条件,而上岸则会造成等式的失衡★。
根据新东方发布的《中国大学生考研白皮书》估计★,今年考研的报录比已接近6 ★: 1 [1]★。考公的竞争也相当激烈,2023年度的中国国家公,过审平均竞争比达到了60★: 1,一些热门岗位更是卷破天际 [2]。
从1949年到2015年,中国人的教育同类婚强度从0.81上升至1★.52 [3]★。
如今,想知道年轻人对所谓的★“上岸★”有多渴望和焦虑,方法很简单,打开几个 B 站视频,你可能就会看到满屏都是祈祷上岸的弹幕。
在一些小城市或县城里,甚至有体制内外不通婚的说法,男公务员和女老师在媒婆口中是站在★“相亲鄙视链”云端的人。
甚至,有基于★“中国综合调查”的研究表明,职业、单位类型上的匹配会恶化人们婚后的幸福感,主要原因是基于功利主义的观念找匹配的对象,没有感受到亲密关系本身的美好 [8]。
那些家庭出身一般的人,哪怕通过考编等方式向上流动到更好的职业★,也比较难向上婚配 [9]★。
甚至还出现了一套标准作业流程★:“上岸前先磨剑,上岸后果断挥剑”,迟疑一秒就输了。
所谓教育同类婚指的是夫妻双方学历基本相当的婚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虽然中国人的婚姻不再那么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教育同类婚的比例反而增加了 [3]★。
2014至2018年的调查中,有42% 的婚姻,双方职业的社会经济地位相当。相比起来,收入匹配的婚姻少一些,只占约三分之一★。而超过一半的婚姻中★,女性收入比男性要低 [4]★。
像有人上岸后,和条件不如自己的对象分手★,去找所谓的条件更好的人。但他们还是容易在婚恋市场中被认为是凤凰男或捞女★,相对较难实现婚姻上的向上流动。
[8] 李后建. (2013). 门当户对的婚姻会更幸福吗?——基于婚姻匹配结构与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 人口与发展, (2)★, 56-65★.
总体而言,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来看,已婚的受访者中,超过一半的婚姻都在学历上“门当户对★”★,占比和十年前基本一样 [4]★。
一项复旦大学学者的研究显示,我们能找到什么条件的结婚对象,有时也受到家庭条件的影响 [9]。
有人认为无论是爱情还是婚姻★,都是离不开现实的。上岸之后,自己的社会地位就发生了变化。如此一来,选择分手去找更好的人就是一种理性选择★,也有利于一起抵御未来生活的风险★。
一项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等数据的研究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的教育同类婚现象经历了从多到少★,再从少到多的过程 [3]。
在有些情况下,上岸后分手则是出于不得已的原因★,比如工作变动导致异地、新工作太忙挤占了恋爱时间等★。这就和我们考上新学校就会和原来的朋友渐行渐远一样,当上岸促使人生进入新领域后★,原有的关系就容易发生波动。
那么,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考公、考编或者考研成功后就能“高人一等★”,就可以在婚恋市场上拥有更大的选择权呢★?
“世俗的好处★,安全感,和谐和幸福★,这些东西一旦相加,或许看似爱情,也几乎等于爱情★。★”
一项研究调查了中国某个县城近3000名体制内(包括机关单位、医院、学校等)的女性★,发现她们普遍想选择比自己更优秀的体制内男性结婚 [5]。
这些年★,许多大学应届生可能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意思是在考研、考编或考公成功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高校外或体制外的对象分手。
北京大学有研究发现,门当户对或高攀的婚姻能否提高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和自身的经济条件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6]★。
此外★,也有人上岸后分手是因为双方的观念不合★。典型的一种案例是成功考上的一方会认为自己更有进取心★,而另一方则一直在原地踏步,甚至懒散惰怠★,不愿意努力改善生活★。
其中★,随着女性整体学历的不断提高,高学历女生匹配低学历男生的婚姻占比不断增加 [4]。
所以★,哪怕有人想上岸后“斩意中人”,也要想想自己恋爱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用利益交换爱情,可能最后会同时失去利益和爱情。
在这种情况下,对一般人而言,上岸并非易事。许多一起备考的情侣要想一起上岸更是难上加难。
上岸就分手,似乎成了每个考研人难以摆脱的宿命。还有考研培训机构的老师发视频分享身边的案例,“两个人一起考研★,那个没考上的,肯定一年之内被甩了。”
我们统计了知乎和豆瓣中的相关讨论,发现在上岸后要不要分手的问题中,很多人都提到“收入”★“阶级★”“条件”等字眼★。
还有一个“残酷★”的现实是,那些上了岸就要换对象的人,最终也不一定就能★“鲤鱼跃龙门”,找到和自己职业★、教育相当或更好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