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常的购车决策流程来看★,普通消费者如果买一个全新品牌生产第一款车型★,在没有周边亲朋好友安利、没有经过亲自试驾试乘的体验、仅凭着简单的静态体验甚至都不能开门试坐的情况下★,有谁会义无反顾地就下大定呢★?但是支持个下订是没问题的★!
通过这些产品,小米可以实现更多的盈利★。甚至有网友说,生态果然是小米汽车的杀手锏★,卖整车不挣钱,卖汽车配件挣钱。还有网友称,雷军不是做了一台汽车★,是做了一个移动的小米商城。
我们先不说小米SU7不到半个小时订单达到5万★,这其中有多少水分★。且认为这个订单量是真实的★,那么如此庞大的量级对小米汽车就是好事吗?这还真不见得。
小米SU7上市 ,从头到尾称得上是中国车市破天荒的汽车发布,据官方公布,上市仅4分钟大定订单就突破了1万台★,7分钟突破2万台,27分钟大定订单更是达到了5万台! 这在中国汽车行业中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雷军打破了汽车界新车预售的天花板。截止发稿前订单已经超过8★.8898万台★!
产能爬坡是每家车企不可避免的难关,强如小米也不能例外。一旦生产交付过程不顺利困难★,让第一批拥趸迟迟拿不到车,那么用户流失和口碑反噬可能会超出想象★。
目前,小米SU7所处的纯电轿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在这个赛道里,云集了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汉EV、极氪007、小鹏P7★、银河E8等一众高手★,市场表现十分出色。特斯拉Model 3,2023年销量约为14.7万辆,月均销量超过1万台★;比亚迪汉EV的月销量稳定在万辆左右;吉利系的银河E8、全新极氪001★、极氪007则是覆盖了17万~33万元的价格区间★,无论在价格方面,还是产品实力方面,都对小米SU7形成了压力。
初期W66最给力的老牌,小米SU7可以靠着米粉的力量取得订单★,但是时间久了,其订单能否持续就成了下一个阶段要迎接的挑战。
不知道狂热的米粉能否等上半年。此前小鹏G6上市之初,产能也跟不上来,何小鹏本人都亲自到工厂拧螺丝了★。等后续产能问题终于解决了,可市场热度也消失了。
北汽集团新任董事长张建勇★、长城汽车魏建军★、蔚来汽车李斌、理想汽车李想★、小鹏汽车何小鹏坐在台下★,亲眼目睹了雷军两个多小时的魔力在线。雷军在传播方面确实有过人之处,遥想当年刘强东说不要与雷军比营销,可见雷神在传播上的造诣着实功力不浅★。
雷军接受采访时说“今天晚上至少发了一百个产品★。”不用说,这些车载周边就是是小米生态链上的东西,据了解,小米生态链上的企业超过了400家★,可以说要什么就能买到什么。
发布会现场,雷军除了介绍产品本身,还把一半的精力放在了小米生态上。雷军着重展示了基于澎湃OS的人车家全生态,小米SU7可以实现车家互联★,让用户在家备车,一句话打开车内空调★、座椅加热等功能★。
难怪★,莅临现场的大佬们一副心照不宣、笑而不语的神秘表情——都是千年的妖精★,还玩什么聊斋啊?
这是小米造车的一个独特优势★。但是这种优势,感觉很奇怪。颇有些电影《邪不压正》里的“就为了这点醋,我才包了这顿饺子”的荒谬感★。
这就是小米汽车一直宣称的“人车家全生态★”★,旨在实现人、车、家场景的无缝连接和智能化★。对于小米汽车而言★,打造人车生态被看作是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和其他竞品相比,小米SU7的最大区别不是技术、配置★、性能等常规参数★,而是一个产品群的载体。
按照雷军此前制定的目标★,小米汽车交付第一年的销售目标为10万辆★。按照这个数据来推算,小米SU7的5万辆订单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完事。
这个奇迹从两种角度看都能解释通。其一★,小米SU7作为第一款车,能在不到半小时之内收获5万订单,考虑到小米在全球范围之内有着数以亿计的用户,目前小米月活用户达到了6.41亿★。5万订单只占到0.007%★,这相比于庞大的用户池,只能说太微不足道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又在情理之中★。
在这里★,也不排除雷军是为了凑发布会的时长★,以展示自己超强的营销能力。雷军还真的不是一般人★。
另一个角度看,这个★“泼天的富贵”同时也引来一堆质疑★,车友们可能不知道这5万台是什么概念?在过往的几个月当中20-30万之间的纯电轿车总销量也就5万辆左右★,雷布斯27分钟就吃掉了这个区间的整个销量★!问题在于营销策略,小米汽车的大定是(7天内可退的),最后剩下的锁单才是真订单。(但结果有待公布)★。这样一来★,半小时5万台的订单量就变得合理多了。用这样的方式来支持一下小米汽车,对于米粉来说并不是有多为难。
当然,消费者买车肯定是为了有更好的用车体验,比如更长的续航、更好用的智能体验,但绝对不是为了这些有的没的周边产品★。汽车发布会嘛,当然是以汽车的设计、性能、配置为主,在这个过程中突然出发连招技能,巴拉巴拉地说起一大堆配件来,给人的感觉像是买了这些配件送一台车。
理由是产能爬坡真的是一个大问题。小米SU7的爆单,会给产能带来极大压力。如果迟迟不能交付,反而会引起口碑的反噬。此前★,特斯拉★、还是问界、小鹏★,都遭遇过产能的地狱模式。所以,此前毫无造车经验的小米★,一上来就吸引来巨大的订单量,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据了解★,小米汽车工厂分两期建设,一期规划年产能为15万辆★。还有媒体报道,小米汽车目前每个月产能在五六千辆★,到年底月产能将达到1万多辆。如果消息可靠,以小米SU7 5万辆的订单,估计要到年底才能交付完毕。
所以,我们看到了雷军事无巨细地介绍了什么小米对讲机、中控屏实体按键、智能双表盘★、车载K歌麦克风★、儿童安全座椅等等等,价格都在几百元。最让人纳闷的是,雷军还推出了车载手机支架,居然要99元。先不说贵不贵的问题,就说都智能座舱了★,16★.1英寸的中控屏具备3K高清分辨率,还支持1024级动态调光功能★,怎么还整出个十年前的手机支架呢?真是把用户需求做到了极致★。
小米汽车作为汽车界的新兵★,因为它背靠着小米集团,因为雷军的“高举高打”的影响策略,它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审视再正常不过。欲戴王冠先承其重,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但无论怎样,消费者是欢迎这样的后来者入局竞争的,因为竞争越激烈★,大家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